clarity(三)有關或無關的雜語

IMGP0359Espresso沖煮是很複雜的,複雜到縱然你極其熟練每一個步驟,杯與杯之間的口感差異極小,這都不夠,因為你不過是在這一個沖煮變數組合下,有立場為 這樣的結果下結論,那樣的組合是不是最合適這包豆子,你不知道。比如說我用17g/triple basket的under-dose,40磅Schomer style tamping用Bumper convex,9.5bar/200℉/25sec (6sec saturation)/60cc用分流嘴,我很有把握在這樣的模式下,熟練到跟我拿筷子扒飯一樣理所當然,但是我絕對不敢說,你豆子拿給我,我煮完幾杯 就告訴你,這豆子屌或是爛之類的鬼話,因為上面那些數字隨變更動一個,都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產生,除非我有能力把所有排列組合搞過一輪,不然我充其量只能 告訴自己,這包豆子這樣煮法是好或是不好,如此而已。

像我老婆這樣說不出什麼專業術語的人,他不會說這杯咖啡煮的好不好,而是說成『這杯有煮出來喔』,就是比較完整,有內容的意思。就像女人化妝一樣,總得臉洗乾淨素顏之後,才做修飾的工作。豆子烘好、養好、醒好,先力求完整忠實的呈現,面對赤裸的真相以後,再談隱惡揚善比較實際,順序問題。

我覺得clarity對單品咖啡尤其重要,當然我是站在一個homeroaster的立場講的,自己家裡炒的豆子我會渴望很清楚的知道,我這次這樣炒,弄出了什麼樣子的味道,不想遺漏,好的壞的都是。

Chris在他還在Stumptown的時候就在blog說,他懷疑那些玩家們在家有能力詮釋好商用espresso blend,但是單品是OK,還沒有那麼挑剔沖煮的。早期我很不認輸的質疑過這樣的論點,後來真的很沒理由的徹底相信了。我經常在Orsir或mojo喝完espresso,一樣的豆子回家怎麼樣也弄不出來原來的味道,最後只能歸咎於風水不對.....但是雜七雜八單品豆我的成就感就又回來了,甚至跟朋友線上即時cupping的結果都能一致,頓時覺得家裡這些東西沒白買。

這些年喝的單品夠多了,多到我都開始沒有嚐新的興趣,網路資料也多,這年頭豆子名字去估狗,會找不到爸爸媽媽的可能性非常低,加上台灣自己進口的大小業者 多到很誇張,要出現私密獨賣的機會也降低,這些都是讓你拿到單品豆還沒有開始煮之前,就會多多少少植入腦裡對這豆子的印象。如果你還是那種對某些豆子情有獨鍾的人,比如說摩卡,每天喝下來瞭解的程度自然更是不在話下,這一杯出來少喝到什麼多喝到什麼,很快心裡都有數。這些跟沖煮設備等級無關,但是卻直接影響到沖煮修正的效率。

配方豆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姑且不論我的機器、技術有沒有詮釋他的能力,一包blend到手完全是未知數,就像一個超過20位數的阿拉伯數字,就算給你計算機,短時間之內你都算不出來他是不是個質數。裡頭有什麼不知道,怎麼炒的不知道,喝起來應該是怎樣也不知道,雖然說espresso沖煮總在一個範圍內變化而已,應該沒有任何一個商業配方會找自己店頭的麻煩,但是那個範圍對我而言仍然是夠大了。一磅blend拿來,運氣不好時,豆子用光了,我還不知道煮對了沒。有人說這像是一夜情,天都亮了,曲終人散,連他名字都叫不出來。

跟CSI驗屍一樣,咖啡豆如果是屍體,blend就是無名屍,還被毀容,死的又夠久,氣人的是又沒案底,微量跡證少,考驗你的經驗判斷跟設備夠不夠屌。單品豆也是死人,卻是有身份證的死人,認識他的朋友還很多,作惡多端,檢驗的難度一下子降低不少。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