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族人興衰史

一路以來我在圈子裡總被歸類成Espresso族人。客觀地回顧最近25年E族人的角色定位,是有過幾次奇妙的更迭。

從能G到的一般資料開始講好了,台北從阿諾瑪,到歐雷,到後來的挪威森林、普羅....短短不到十年間E族人誕生,在那個咖啡店桌上還有煙灰缸的年代,我不需用眼睛判斷,光是從煙味,從耳邊傳來的聊天內容就知道,這族類幾乎是跟雅痞畫上等號的,大概是溫張余鄭幾位老闆本身都是很有魅力的人的緣故吧。很弔詭的是,這個被稱為台灣義式咖啡的濫觴時期,絕大多數店家用的咖啡品牌是星巴克最嫡系的CARAVALI,跟義大利無關。也就是說,我們台灣人會開始喜歡去咖啡店點一杯espresso的基礎,是建立在綠皮藍骨西雅圖式的espresso上。我印象還很深刻,雖然坊間要買血統純正的Lavazza、illy很方便,但是在業者使用上還是以老美的豆子為大宗。我也是這樣喝大的,雖然至今我無法解釋為什麼要喜歡喝這種東東,可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被朋友拱去喝的心態,猶如我第一次喝威士忌....一種升級感,我敢因為我懂,你不敢因為你不懂,我比你高級。

網路的興起讓E族人很快就蛻變了,我看過一篇文章說這階段叫做東施效顰期。本來我很得意家裡有咖啡機爆米花機的,才一轉眼就不稱頭了。我仍然持續去咖啡館,但已經沒辦法找人閒哈拉了,因為沒人有空聽我講前天看到正妹挖鼻孔,昨天買香煙找錯錢,總有一群看起來是應該是珍奶族的包圍著老闆,這群人滿嘴都是咖啡術語跟怪怪的英文單字,而且喝一杯espresso要分五口,而且長篇大論會讓人以為他剛考完三民主義申論題。想說我運氣不好,換一家店不就結了。抱歉,你走到哪裡都會看到他們。走到A店可以聽到他們對B店的評價,走到B店又變成A老闆還是最棒棒比B厲害多了之類的云云,更有甚者,從口袋裡掏出一小包他自烘的咖啡,央求老闆幫他煮來討論一下....本來學咖啡也是好事一樁,來向業者請益更是事半功倍的效率,這時期的E族人是神經兮兮的,非常敏感,老闆也許只是尿急,填壓的時候抖一下,吧台外虎視眈眈的玩家腦袋裡已經懷疑這個動作有什麼分子震盪的意義。無庸置疑的,我們台灣今天走到700億產值的境界,這階段的E族人很有貢獻,後來其中很多都投入了這個產業。

Espresso要好喝真的太難了,那串粽子拎起來,有很大一部分是無法經過努力練習而得到進步,挫折感永遠比成就感來得大好幾倍。2010第六屆World Latte Art Championship由日本人奪冠。日本可以,台灣憑什麼不能?E族人正式進入開花階段,這花要開在杯子裡。突然間latte art從用來掩飾espresso難喝的污名化,搖身成為義式咖啡王道。別說家裡蹲的玩家們人人一手唬人的wing tulips,每家咖啡店只要碗口夠大,端出一幅三英戰呂布的拿鐵出來也不是不可能。團練太極拳、團練土風舞、團練街舞、團練滑板....你遜斃了,拉花團練聽過沒,那才是最潮的。這時候好看比好喝重要的多,縱然很多拉花大師們口口聲聲說咖啡才是最重要,但很難說服我為什麼動輒超過300ml的杯子裡,那一點點espresso足以壓制龐大的牛奶泡泡。

不由得你不信,E族已經名存實亡了,大部分家裡有咖啡機的人根本不喝espresso早是不爭的事實。物極必反,手沖咖啡從谷底反彈,看著吧台手優雅的拿著各式各樣的壺澆水繞圈圈,遠比看機械化的壓粉敲粉,開開關關咖啡機按鍵,要來得精采多了。E族人早忘了當初選擇espresso的初衷是快速精準,點一杯手沖比較有被服務的fu,這年頭凡事皆需奉上『手工』『手作』之名,雖然E族人也很清楚煮espresso不用手,難道要用腳嗎?但精湛的『手』法花五分鐘慢慢『作』一杯咖啡呈上來時,心裡總是覺得很值錢。這杯咖啡好喝是因為『人』很屌,而不是設備很屌。俗話說CP值較高吧。



我一直以為E族人最後的救贖應該是膠囊咖啡。應該是的,可盼了這麼多年,仍然看不到一絲曙光。不是George Clooney不夠帥,也不是一些衛道人士批評的不夠環保,而是不夠好。現今的膠囊咖啡跟20年前比並無長進。用看的有點像espresso,用喝的質感卻不太像,而且又輪迴到機器人咖啡的無趣。我也不太認為是技術問題,只是業者們對這個市場興趣缺缺,不願投入更多。

自認是E族人碩果僅存的忠貞,我也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