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Melange Blend

等烘焙機回家的日子真的太難熬了,整理一篇舊文章解鎖上來。

生豆有品種、栽植產區、產季、處理法、倉儲上的差異,這一大堆的差異在烘焙過程中會有怎樣的交叉影響,無從計算,假設我們可以量測出每一顆咖啡豆的Agtron數值,做出統計分布後,畫出那條線應該會長得像狗啃過一般。想要讓所有的生豆達到『齊一』的目標,在科學的標準上只能說是個夢想而已,大夥們試圖往那個目標接近。所以,嚴格說來,只要是配方,是blend,不管是先混再炒還是炒完才混,本都算是廣義Melange的展現。

往後退一步想,單品咖啡當真就那麼單一純粹嗎?所謂的咖啡『莊園』未必都是想像中的小地方,有很多規模大到就是個生豆公司集團,他們本來就販售Green Blend,因為他東種一點Typica,西種一點Caturra、Catuai,一袋生豆裡三個品種很正常,混合好以後取個好名字就賣出來了,這樣幹合情合理又不違法,行之有年,而且不是什麼落漆的事情,早期WBC一狗票用Brazil Daterra、Australia Mountain Top Estate參賽的,您覺得那些豆子是不是100%單一品種,請告訴我,那算不算單品?

時光荏苒,潮流不同了,市場上主打的單品咖啡型態,已經不太需要什麼冠軍頭銜,各種農產品都打著『我是小農』的招牌,咖啡當然也不例外。Yirgacheffe耶佳雪菲聽過吧,連便利商店都在賣了,所謂的精品咖啡業者如何抗衡?用包裝上的標籤長度來打贏他。請看示範:
Ethiopia衣索比亞  Gediyo蓋德奧
Yirgacheffe耶佳雪菲鎮  Aricha艾瑞嘉村
Natural日曬處理  Lot 04批號四  G1第一級
就差沒寫上中山路八鄰48號之2,外加GPS經緯度給你看了。

把生產履歷寫清楚不是壞事,幫助小農精緻農業也絕對是應該的,只為難了掏錢買貨的人,不過就是要買包咖啡吧,進到蝦皮卻會看到40種都叫耶佳雪菲的,陷入一種選擇恐懼。咖啡生豆再厲害,也是得拿去烤成熟的,縱然是梨山小農高麗菜,也不是人人都能炒得清脆甘甜的。好喝的咖啡除了生豆素材,還需要烘焙加工技術才能呈現。

2007至今都沒放棄Melange的原因是,那是單品咖啡能打動我的唯一出路。這裡談的已經不是60% Colombia Full City roast + 40% Kenya City roast那種傳統式的Melange,而是單一國度、單一產區來做烘焙組合。不敢說是什麼創舉,因為Melange根本是古早味的行徑,只能說在那樣的混合概念下,能否找到最大價值,進而重新定義單品咖啡。呃,應該是『自定義』,我個人的定義。

Melange的精神就是製造口感複雜性,使用二種以上的烘焙度來組合, 並且能在沖煮後喝到不同烘焙度的風味。當選擇的烘焙度彼此過於相近,喝起來會有種脫褲子放屁的無趣,而當選擇的烘焙度差異太大,又會因為沖煮參數上的被迫傾斜,顧此失彼。剛開始在玩Melange的時候,一直找不到方向,挫折感很重。大多數成功的案例,都是我用壓倒性比例的中間焙度為主(city+),去偷渡一點點二端的烘焙度(city、full-city),睜眼說瞎話的Bluff Melange,在法國壓、塞風、聰明濾杯 之類,有比較完整的浸泡沖煮方式上,偶爾會喝到有配方豆的fu,只要拿去手沖,拿去咖啡機就立刻破功。為什麼呢?因為當熱水不是被關在一個固定空間裡,當熱水是上面沖下面漏的狀態下,烘焙度差異對溶解效能影響非常巨大,在相同研磨度之下,比較深焙度的部分更脆裂,萃取出來的強弱很難預期。

隨著自己對烘焙的瞭解有成長,加上我很閒,面對大量的紀錄開始有了啟發:假如我可以讓深焙、淺焙的吸水力更接近,沖煮流速也會更接近,等於在單位時間內的水溶解程度也能縮小差距。好里加在,那絕對是烘焙辦得到的,我經常拿到一些友人餽贈國內外的烘焙豆,有很多標榜淺焙的,卻能使用與我家深焙一模一樣的研磨度,流速一致,可見我不是妄想。

是不是讓你想到最近四五年最愛被烘焙界拿來說嘴的Omni Roast了?不好意思,完全不同。單一品項+單一烘焙曲線+單一烘焙度的Omni Roast,想要做到全面性沖煮友善還很爭議,對沖煮老手對店家職人可能有點友善有什麼用,對一般老百姓友善才有意義吧。

利用烘焙進程時間的長短、冷卻速度的快慢,去製造與正常烘焙法烘焙度下失重率的矛盾,在每個烘焙落點上去紀錄espresso的變化趨勢,再利用不同處理法影響到的質地差異,來分配口感角色,最後視自己想要的風味亮度反差,決定最二端烘焙度的間距。

比方說,水洗耶佳A與日曬耶佳B的密度、含水量不一樣,分開測試得知A在相同曲線下,比較無法承受太陡的升溫,也許中深烘焙度就喝到苦尾。再測試B發現很耐炒,烘焙區間很廣,比較禁得起惡搞。評估後B去走一條龜速烘焙曲線,中焙的落點,A來跑一個略有速度但不至於焦苦的曲線,守在中淺焙的落點。組合後卻發現B的酸度或是水果風不夠強勢,以致於沒辦法做出與A的反差,調整更淺的話,又跟不上A的吸水力。這時候要考量的是比較龜毛難搞的B不動,好相處好脾氣的A多拆一份出來做比B淺,形成夾心餅的狀態,重新測試再決定最深的那一份A要不要更深,或是乾脆退出。

只要在烘焙端控制好,不同的組合影響風味比例,卻不太影響沖煮條件,甚至於沒有所謂的sweet point的絕對性,並不需要刻意針對配方內的某一個烘焙度去設定沖煮,在一定的範圍內搖擺,喝到只是相對風味天平的傾斜而已。(當然這跟我能力有關,我目前有把握的Melange區間並沒有很大,一爆未完+二爆密集這種,我仍辦不到)

個性鮮明的如肯亞、耶佳、蘇門答臘,或是一個國家裡有好幾個產區,各地風味有明顯不同的如瓜地馬拉,又或是相同產區裡栽植品種和處理法一大堆如巴西、哥斯大黎加,都是很棒的Melange素材。只要你不是永遠用同一招對付單品咖啡,只要你願意放下只有一個完美曲線完美落點的矜持,單品的世界就會無限寬廣。

這樣做Melange很符合我的個性,我壓根不認同第三波咖啡對待單品的態度,不加胡椒不加鹽巴的三分熟和牛,你說那再怎麼稀有昂貴,我也嗤之以鼻。走進天體營剛開始很興奮,半小時以後是還能多衝動?一群美女站一排,你想的是全都扒光光去拍謎片,我想的卻是誰該穿怎樣的衣服會更美。

我眼裡的單品烘焙,與其赤裸的呈現,更應該有創造的成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