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與徒
國中的時候老爸認為我不是也不會是讀書的料,與其去混黑道,不如去拜師學藝圖個謀生技能。他曾經去洽談幾個師傅,刻印章的、修鋼琴調音的、西餐廳廚房的,最後發現我老在撞球場騙錢,他還認真地去拜訪了剛拿到全國乙組冠軍的老闆。總之不了了之收場,原因是他沒把握我住在人家家裡會幹出什麼可怕的事情來。
那個年代『學徒』的定義,就是把師傅當成爸媽看待,人家供吃住,你得擔任長工為報。坦白說,碰到好師傅的話,幾年下來的確會學成一身硬底子真功夫。
學藝不成的例子當然也所在多有。起初會有一大段的時間是為師者對你的人格考核,沒人知道他要考核多久,這點蠻白爛的。二來是不會有個合理的教學系統,因為師傅也是那樣學來的,心領神會是唯一的路。三來是你永遠不知道學成了沒,不知道師傅到底藏了多少沒教,因為你畢竟是外人,萬一他留不住你繼續在店工作,你踏出師門那一天起就是他的同行競爭者,他防著你也是人性使然。
其中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在於教學的模式不夠完善,不夠科學,導致傳承的效率直落,師傅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你只能用背的。比方說刻章師傅說,這一撇用刀要斜出三分,三分到底是什麼,你打死師傅也講不出來的,你只能一直練一直試到他點頭為止。
這也是學徒機制被時代淘汰的原因,沒人會怪師傅不好,只會說你學的差,縱然師傅當真傾囊相授,由於整個系統不完整,傳下去的就七折八扣,一代不如一代。
當一個師傅總是教不出跟他一樣厲害的徒弟後,自然這地球上懂的人就越來越少,如果這一行還有存在價值,不管是實質上的價值,或是文化上的價值,這僅存的師級人物,我們還不能罵他,反而要尊崇他,乾脆叫他國寶好了。
國寶級的人物,經常也是斷絕文化傳承的兇手。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