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順序
最近跑台中參加了某社團的講座,分享了自己一點點小心得,三小時裡戴著耳mic寫著白板,頗有重回補教界的fu。會後有人問:下次能不能來談烘焙?
當下心裡OS是:何苦呢?
其實在台灣不管是不是從事咖啡業,花十幾萬買一台烘豆機在家的人,已經很多很多了,尤其是老外Scott Rao出書後,網路上從來不乏熱血討論,大家ROR、DTR、crash & flick一堆名詞朗朗上口....然後呢?沒有然後。有討論,沒共識,跟現在流行的黨內初選新聞差不多的結果。
人類學習的動機,是必須先得到一個美好的成果,再去追究美好的成因。大家一起出去打獵,A村的人分頭進行,單打獨鬥,跟野獸一命換一命,忙活大半天打到三隻野兔,回村還不知道要怎麼分。B村的人習慣集體行動,設陷阱打群架,成功率高,打到的獵物也更大隻。A村想要跟B村一樣開心,自然要修改狩獵的方式,以B村為師。
你喝到Scott Rao炒的豆子,確認那是你這輩子喝過最棒的咖啡,然後去照著他的方式做,得到差不多方向的結果,這樣的學習才比較有意義。反之,沒喝過,或是你喝完不認同,不喜歡那樣的咖啡,那他寫的烘焙書就是屁。
我自己的經驗是要先尋覓,找到自己愛喝的那種味道,確認這樣的咖啡存在著,再來思考如何把這樣的咖啡學過來。而不是你從來沒喝過一杯自認好喝的咖啡,卻妄想從難喝的咖啡裡找出難喝的原因,進而修正來取得好喝的咖啡。負負得正,只是迪士尼的橋段,現實是你不太有機會反向工程幫他找出謬誤而拿到真諦。
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你不會去川菜館吃到人家麻婆豆腐很屌,卻硬要大廚收徒教你德國豬腳。
當然你會說,咖啡跟料理都一樣,概念正確就可以運用自如,但你確定名人講的概念就一定正確嗎?
當下心裡OS是:何苦呢?
其實在台灣不管是不是從事咖啡業,花十幾萬買一台烘豆機在家的人,已經很多很多了,尤其是老外Scott Rao出書後,網路上從來不乏熱血討論,大家ROR、DTR、crash & flick一堆名詞朗朗上口....然後呢?沒有然後。有討論,沒共識,跟現在流行的黨內初選新聞差不多的結果。
人類學習的動機,是必須先得到一個美好的成果,再去追究美好的成因。大家一起出去打獵,A村的人分頭進行,單打獨鬥,跟野獸一命換一命,忙活大半天打到三隻野兔,回村還不知道要怎麼分。B村的人習慣集體行動,設陷阱打群架,成功率高,打到的獵物也更大隻。A村想要跟B村一樣開心,自然要修改狩獵的方式,以B村為師。
你喝到Scott Rao炒的豆子,確認那是你這輩子喝過最棒的咖啡,然後去照著他的方式做,得到差不多方向的結果,這樣的學習才比較有意義。反之,沒喝過,或是你喝完不認同,不喜歡那樣的咖啡,那他寫的烘焙書就是屁。
我自己的經驗是要先尋覓,找到自己愛喝的那種味道,確認這樣的咖啡存在著,再來思考如何把這樣的咖啡學過來。而不是你從來沒喝過一杯自認好喝的咖啡,卻妄想從難喝的咖啡裡找出難喝的原因,進而修正來取得好喝的咖啡。負負得正,只是迪士尼的橋段,現實是你不太有機會反向工程幫他找出謬誤而拿到真諦。
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你不會去川菜館吃到人家麻婆豆腐很屌,卻硬要大廚收徒教你德國豬腳。
當然你會說,咖啡跟料理都一樣,概念正確就可以運用自如,但你確定名人講的概念就一定正確嗎?
留言
張貼留言